利妥昔单抗的副作用

  • 疾病名称:淋巴瘤
  • 药品名称:利妥昔单抗(Ristova)
  • 文章类型:副作用
  • 利妥昔单抗的副作用:在CLL一线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分别有4%的R-FC组患者和7%的FC组患者报告了3/4度贫血;分别有7%的R-FC组患者和10%的FC组患者报告了3/4度血小板减少症。

    利妥昔单抗是一种特异性针对B 细胞的嵌合鼠人单克隆抗体,与仅表达于前B 细胞和成熟B 细胞表面的CD20识别并特异性结合,定向高效产生细胞毒作用、抗增殖效应及诱导凋亡,通过不断的消耗B 细胞从而产生阻断抗体的作用。因CD20不在造血干细胞、正常浆细胞和其他正常组织中出现,故利妥昔单抗可有效避免广泛的免疫抑制,安全性高。但是,俗话说的好,是药三分毒,利妥昔单抗也不例外。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利妥昔单抗都是有哪些副作用。

    一、输注相关反应

    a、单药治疗—4周治疗

    在临床试验中有超过50%的患者报道了输注相关反应的体征和症状,并主要在首次输注时发生。低血压、发热、畏寒、寒战、荨麻疹、支气管痉挛、舌或喉部肿胀感(血管性水肿)、恶心、疲乏、头痛、瘙痒、呼吸困难、鼻炎、呕吐、颜面潮红和病变部位疼痛等与利妥昔单抗输注有关,属输注相关综合征。

    b、联合治疗(NHL采用R-CVP方案;DLBCL采用R-CHOP方案;CLL采用R-FC方案)

    在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期间,12%的患者在第一个疗程出现了严重输注相关反应,之后的疗程中输注相关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至第八疗程时,发生率低于1%。其他报告的反应有消化不良、皮疹、高血压、心动过速、肿瘤溶解综合征。个别病例还报告了心肌梗死、房颤、肺水肿和急性可逆性血小板减少症。

    c、在90分钟输注速率下的联合治疗(f-NHL采用R-CVP方案;DLBCL采用R-CHOP方案)

    在首次标准利妥昔单抗输注耐受良好的患者中进行的一项90分钟利妥昔单抗输注安全性特征的研究(U4391g)中,363例评估患者中,90分钟输注利妥昔单抗2个周期后一天内和/或一天后3-4级输注相关反应的发生率是1.1%(95%CI[0.3%,2.8%])。90分钟输注速率时任何周期(2-8周期)的3-4级输注相关反应的发生率是2.8%(95%CI[1.3%,5.0%])。未观察到严重致死的输注相关反应。



    二、感染

    a、单药治疗—4周治疗

    利妥昔单抗导致了70%-80%的患者B细胞耗竭,仅少数患者伴有血浆免疫球蛋白的降低。不考虑是否存在因果关系,356例患者中30.3%发生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真菌性感染以及病因不明的感染。3.9%的患者发生严重感染事件(3/4度),包括败血症。

    b、2年的维持治疗(NHL)

    美罗华/利妥昔单抗治疗观察到整体较高频率的感染,包括3-4级感染。在2年的维持治疗期间无蓄积的感染毒性。

    来自临床试验的数据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发生致命的进行性多发性脑白质病,发生于疾病进展和重复治疗后。

    c、联合治疗(NHL采用R-CVP方案;DLBCL采用R-CHOP方案;CLL采用R-FC方案)

    未观察到感染或侵染频率的增长。最常见感染是上呼吸道感染,R-CVP组发生率为12.3%,CVP组为16.4%。R-CVP治疗组严重感染的发生率为4.3%,CVP组为4.4%。未报告危及生命的感染。

    在R-CHOP研究中,R-CHOP治疗组2-4度感染的总发生率为45.5%,CHOP组为42.3%。R-CHOP组的2-4度真菌感染发生率更高(R-CHOP组4.5%vsCHOP组的2.6%);而该差异是由于治疗期间局部念珠菌感染发生率更高。R-CHOP组2-4度带状疱疹的发生率(4.5%)高于CHOP组(1.5%)。患者发生2-4度感染和/或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比例分别为R-CHOP组55.4%和CHOP组51.5%。

    在CLL患者中,3度或4度乙型肝炎(原发性和复发性)的发生率在采用R-FC方案和FC方案的患者中分别为2%和0%。

    三、血液学事件

    a、单药治疗-4周治疗

    4.2%的患者中观察到严重(3和4度)嗜中性白细胞减少症,1.1%的患者中观察到严重的贫血,1.7%的患者中观察到严重的血小板减小症。

    b、2年的维持治疗(NHL)

    利妥昔单抗组3-4度白细胞减少症(观察组2%vs利妥昔单抗组5%)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观察组4%vs利妥昔单抗组10%)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利妥昔单抗组3-4度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较低(观察组1%vs利妥昔单抗组<1%)。在接受美罗华/利妥昔单抗诱导治疗结束后B细胞恢复患者中近一半的患者B细胞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需要12个月或更多时间。

    c、联合治疗(NHL采用R-CVP方案;DLBCL采用R-CHOP方案;CLL采用R-FC方案)

    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研究的疗程中,与单独化疗方案相比,3/4度白细胞减少症(R-CHOP组88%,CHOP组79%,R-FC组23%,FC组12%),嗜中性白细胞减少症(在先前未经治疗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R-CVP组24%,CVP组14%,R-CHOP组97%,CHOP组88%,R-FC组30%,FC组19%)的报告频率较高。然而,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患者中,嗜中性白细胞减少症较高的发生率与感染和侵染的高发率无关。在先前未经治疗的和复发的/难治性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的研究表明,某些情况下在利妥昔单抗联合FC组中,嗜中性白细胞减少症持续时间延长,或伴有治疗后延迟发作。

    3-4度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在不同治疗组之间无相关差异。在CLL一线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分别有4%的R-FC组患者和7%的FC组患者报告了3/4度贫血;分别有7%的R-FC组患者和10%的FC组患者报告了3/4度血小板减少症。在复发/难治性CLL的临床研究中,R-FC组3/4度贫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2%,FC组为13%;R-FC组3/4度血小板减少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1%,FC组为9%。

    四、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联合治疗(NHL采用R-CVP方案;DLBCL采用R-CHOP方案;CLL采用R-FC方案)

    治疗期间,第一个疗程时R-CHOP组具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2%患者出现了血栓栓塞性脑血管疾病。其他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率在两个治疗组间没有差别。CHOP组中1.5%的患者出现了脑血管事件,都发生在随访阶段。

    在CLL患者中,3度或4度神经系统疾病的总发生率较低(一线治疗临床研究:R-FC组为4%,FC组为4%;复发/难治性临床研究:R-FC组为3%,FC组为3%)。


    以上就是利妥昔单抗副作用的相关介绍,更多详情内容请咨询老挝第一药房。

    想了解更多关于癌症靶向药/免疫治疗的相关信息,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或点击咨询,7*24小时响应服务需求,服药指导,临床研究,报告解读,膳食指导;欢迎添加慢病顾问,一对一暖心咨询服务,我们是您对抗病魔路上最好的陪伴。

    老挝第一药房

    帕纳替尼的耐药机制及临床数据

      耐药机制:帕纳替尼( ponatinib )对TKI耐药的原因可分为2大类,一类是与BCR-ABL融合基因无关的、如SRC激酶家族的激活、细胞遗传学克隆进化、Ph+CML细胞中出现额外的染色体异常、静息干细胞的出现等,另一类是与BCR-ABL有关的、如BCR-ABL融合基因突变、BC

    利妥昔单抗治疗合成酶综合征相关性间质性肺炎

       利妥昔单抗 是一种人鼠嵌合性单克隆抗体,通过特异性结合CD20抗原靶向杀伤B细胞,目前逐渐应用于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sitis, IIM)。抗合成酶综合征(anti-synthetase syndrome, ASS)是IIM中最常见的亚型,常合并间质性肺疾病

    帕纳替尼简介

      2019年3月,孟加拉珠峰药厂全球首仿 帕纳替尼 ――格列卫、尼罗替尼、达沙替尼耐药后的三代白血病靶向药,且是全球唯一一个可以抑制ABL-T315I突变的药物。      获批适应症:其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如伊马替尼、尼罗替尼、达沙替尼)治疗无效或

    帕纳替尼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帕纳替尼 ICLUSIG(Ponatinib)是一种激酶抑制剂,适用于为治疗对既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耐药或不能耐受的有慢性相,加速相,或母细胞相慢性粒性白血病(CML)成年患者。      不良反应:受FDA黑框警告的严重不良反应有1、使用帕纳替尼治疗的患者中,

    达希纳在华获批用于治疗儿童慢性髓性白血病

      11月20日,诺华发布消息称近日,诺华肿瘤(中国)旗下产品 达希纳 /尼洛替尼(nilotinib))新适应症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可用于治疗2岁以上儿童慢性髓性白血病。达希纳/尼洛替尼(nilotinib)此前已获批两个适应症:2009年,获批用于治疗既

    帕纳替尼使用说明

      作用靶点:多靶点 BCR-ABL、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EPHR以及SRC家族。      作用机制: 帕纳替尼 (Ponatinib)是一种激酶抑制剂。Ponatinib在体外抑制ABL和T315I突变体ABL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有I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