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唑替尼治疗ALK重排肺癌期间出现耐药脉络膜转移

克唑替尼治疗ALK重排肺癌期间出现耐药脉络膜转移

  • 疾病名称:肺癌
  • 药品名称:克唑替尼(赛可瑞)
  • 文章类型:治疗效果
  • 瑞格非尼+5-氟尿嘧啶治疗使经治结直肠癌长期疾病稳定

    患者接受瑞格非尼+5-FU约17个月治疗,观察到长时间的疾病控制。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一种常见的癌症,预后极差。根据临床研究报道,0.2%至7%的肺癌患者发生眼内转移。脉络膜是最常受转移性疾病影响的眼组织结构。存在脉络膜转移,表明原发肿瘤广泛传播,并且通常伴有不良预后。


    治疗脉络膜转移的目标是恢复视力,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标准治疗是外照射治疗。治疗完全反应率和视力改善率分别为80%和57%-89%。但因为可能的长期副作用(如白内障和放射性视网膜病变)其视力改善只是短期的。玻璃体内给予贝伐单抗是局部控制症状性脉络膜转移的较新治疗方式。


    研究表明,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可改善临床结果。一些报道显示,治疗后脉络膜转移明显缩小,无进展生存期(PFS)延长。克唑替尼Crizotinib、Crizonix、赛可瑞、Xalkori)最初是作为MET抑制剂开发的,随后检测出其对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和ROS1有相当的抑制活性。


    在这里,报告一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重排NSCLC患者,在诊断时存在症状性眼内转移,克唑替尼治疗后完全消退。然而,治疗16个月时,新的脉络膜转移出现,接受第二代ALK抑制剂治疗后消退。


    病例报告



    一名35岁的中国女性,非吸烟者,右眼持续3天视力模糊。散瞳眼底镜检查检查显示,右眼黄斑附近脉络膜肿块。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显示,非原发脉络膜视网膜肿瘤。超声检查显示,穹顶形病变有较高内反射率。据患者回忆,2周前出现右侧头痛。


    头部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检测到眼内病变,没有发现颅内病变。进行胸部和腹部CT扫描,显示左上肺结节。右锁骨上淋巴结活检证实为腺癌。基因型检测显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阴性,ALK转位阳性。PET/CT扫描显示,右侧第六、第七肋骨以及左侧髋臼呈阳性信号。诊断时的临床TNM分期为T1aN3M1。



    接受顺铂化疗两个疗程后,患者视力转差。眼底检查显示肿块增大,超声检查显示肿块高度增加。改为接受克唑替尼(每日两次口服250mg)治疗。经过两周的克唑替尼治疗后,右眼视力从20/200改善到20/50。脉络膜病变消退并且肿块的高度降低。


    克唑替尼治疗第4个月,超声显示肿块完全变平。视力稳定于20/50。眼底检查显示初始病变部位的萎缩性瘢痕,周围有弥漫性色素沉着。胸部CT显示原发病灶消退。病情保持稳定。至克唑替尼治疗的第16个月,超声检查和眼底镜检查检测到新的转移。



    因为胸部CT和PET-CT未发现恶性肿瘤的任何进展,克唑替尼治疗持续2周。而患者后出现红眼,视力下降至20/200,眼部水肿和疼痛。眼底检查显示新转移进展。超声检查显示肿块高度增加。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显示右眼睫状体脱离。胸部CT在左上肺部发现阴影。

    停用克唑替尼并开始接受第二代ALK抑制剂AP26113治疗。患者治疗后眼部症状消退,视力得到改善。在开始治疗后,新脉络膜转移的高度很快降低。眼底检查显示新转移消退。在报告本病例时,患者已接受AP26113治疗10周以上,并且视力稳定于20/60。



    脉络膜转移不仅可能是已知/未知原发性恶性肿瘤复发的先兆,也可能是肿瘤出现耐药的信号。作为NSCLC初始表现的眼部转移对靶向全身治疗反应迅速。有一些创新型治疗方法有望克服获得性耐药。建议最初限制局部治疗,以便监测眼部反应作为全身治疗效果的指标。


    本内容为老挝第一药房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老挝第一药房:寻找优质医疗资源,伴您走上康复之旅

    瑞格非尼治疗经治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临床因素:对临床管理的影响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血管生成和炎症相关因素(如LDH血清水平,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以及NLR)在预测接受瑞格非尼治疗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结果时的作用。

    克唑替尼,赛可瑞,Crizotinib,Xalkori,Crizalk,Crizonix,克唑替尼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