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非尼酮(pirfenex)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一种有效药物,不过患者在服用吡非尼酮后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在一项纳入患者人数为1371的研究中,治疗后的整体不良事件在治疗12个月内的发生率为64.6%。其中,发生率≥3%的不良事件分别有食欲减退(27.9%)、光过敏(14.4%)、恶心(8.0%)、腹部不适(6.3%)、乏力(5.3%)、困倦(3.3%)、肝功能异常(3.1%)。
其中,光过敏作为日本临床II期和III期研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日本临床研究的发生率,而且88.3%的患者的光过敏症状能够痊愈或改善。80.5%患者的胃肠道症状能够恢复或改善,其中27.2%患者继续使用吡非尼酮不需要减少剂量(有22/84患者同时服用消化道药物),35.1%患者需要减少吡非尼酮药物剂量, 总共62.3%患者不需要终止使用吡非尼酮能够恢复。
吡非尼酮是一种多效性的吡啶化合物,于1999年首次被RaghuG等人证实具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具有一定治疗效果。随后,多项相关研究报道了吡非尼酮可改善IPF患者肺功能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目前,吡非尼酮治疗IPF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根据目前的研究,可将其抗纤维化机制归纳为抗纤维化、抗炎和抗氧化。基于多项III期临床试验,吡非尼酮获得治疗成人轻至中度IPF的适应症。
吡非尼酮(pirfenex)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一种有效药物,不过患者在服用吡非尼酮后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在一项纳入患者人数为1371的研究中,治疗后的整体不良事件在治疗12个月内的发生率为64.6%。其中,发生率≥3%的不良事件分别有食欲减退(27.9%)、光过敏(14.4%)、恶心(8.0%)、腹部不适(6.3%)、乏力(5.3%)、困倦(3.3%)、肝功能异常(3.1%)。
其中,光过敏作为日本临床II期和III期研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日本临床研究的发生率,而且88.3%的患者的光过敏症状能够痊愈或改善。80.5%患者的胃肠道症状能够恢复或改善,其中27.2%患者继续使用吡非尼酮不需要减少剂量(有22/84患者同时服用消化道药物),35.1%患者需要减少吡非尼酮药物剂量, 总共62.3%患者不需要终止使用吡非尼酮能够恢复。
想了解更多关于癌症靶向药/免疫治疗的相关信息,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或点击咨询,7*24小时响应服务需求,服药指导,临床研究,报告解读,膳食指导;欢迎添加慢病顾问,一对一暖心咨询服务,我们是您对抗病魔路上最好的陪伴。
